首页 > 语言集 > 汉语集 > 典故 >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它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本站网小编带来的投笔从戎的典故,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的解释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释意思: 投:扔掉;从戎:参加军队。扔掉笔杆子,投身=了=军队。指弃文从武。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东汉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儿子。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的编写者,他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才女,参与了《汉书》的编撰。

生长在这种家庭,班超自然也不是等闹之辈。他从小酷爱读书,胸怀大志。他在书中看到了张骞、傅介子这些出使西域著名的人物,非常钦佩,很想拥有像他们那样冒险又为国立功的生活,但只恨自己是一介书生。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召到京城做校书郎,班超便同母亲一起搬到京城洛阳居住。当时他的家境很贫困,所以他经常给官府抄写文书,以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时间久了,他感到非常厌烦,以为一天到晚地抄下去,又有什么出息,自己的一生难道就这么平庸地度过吗?

有一天,正在埋头抄写的班超听到了匈奴又要侵犯边境的消息,非常气愤,把笔一扔,大声说道:“大丈夫应有雄才大略,纵别无长处也应像张骞、傅介子那样到西域去建功立业,怎么能总是和这些无聊的笔墨纸砚打交道呢?”和他一起抄书的同事们,听到他这番议论,都讥笑他自不量力、异想天开。班超没有理睬他们,他认为这些庸庸碌碌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他。

不久,班超毅然“投笔从戎”。在军队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很快便被提拔起来。20xx年后,他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西域任职期间,他曾只率一支队伍,就战胜了强大的匈奴军队。他在西域驻守了30多年,为朝廷屡立奇功,保护了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政治、经济的联系。71岁时班超终于获旨返回,这时的他已不再是平庸的小人物,而是名垂青史的大英雄。

投笔从戎的造句

1) 好男儿,当自强,投笔从戎上战场。

2)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进步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3)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4) 在最后他也和他的表哥一样投笔从戎了,然后他们这个家就彻底空了。

5) 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6) 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7) 投笔从戎:大伯父高中结业后投笔从戎,步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8) 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9) 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10) 一个男人,投笔从戎,他的生命不再属于自己。我对军人的感慨,就像对我的生命一样坚强。

11)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12) 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

13) 历史上有很多为人都是投笔从戎的,我们孩子啊犹豫什么呢。

14) 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但是我做不到。

15) 投笔从戎不是坏事,但是我们要真正做到还需要考虑三分。

16) 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17) 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18)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19) 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20) 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21) 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谁也数不清啊!

22) 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23) 报国不一定要投笔从戎,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努力也是一样。

24) 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25)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汉语常识
语音文本
短语词句
修辞标点
咬文嚼字
语言运用
对子
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