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集 > 查字典 > 词语 > 法律调整的名词解释|特点|对象特点|基本阶段|方法

法律调整的名词解释|特点|对象特点|基本阶段|方法

   来源:古今学识馆    阅读: 2.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法律调整的名词解释

法律调整的名词解释|特点|对象特点|基本阶段|方法

法律调整是国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评断,以法的形式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现实社会生活关系施加影响,以期建立理想的社会生活秩序的活动。

法律调整的特点

(1)法律调整是与国家和法同时产生的,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关系所作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和组织性的中介;

(2)法律调整具有目的、有组织、有结果的性质,并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法律调整的对象特点

(1)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被法律确认为一定的法律事实,但自然过程不能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2)法律调整的是通过人的意识和意志发生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3)法律调整的是具体的社会关系;

(4)法律调整的是客观上要求法律调整的关系;

(5)法律只调整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且是不运用国家权力就不能保证的那种社会关系。

法律调整的基本阶段

(1)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

(2)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

(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行为的阶段。

(4)法的适用的机动性阶段。

法律调整的方法

法律调整方法是指法借以作用予社会关系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如果说法律调整对象问题回答的是法律影响和作用的对象是什么的话,那么法律调整方法问题回答的则是法律怎样对它的调整对象施加影响,发生作用。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同时又是人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行为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的。因此,规范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总方法。法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系化的法律在运用这一总方法来调整社会关系时,又演化出一系列具体方法,构成一逻辑严密的方法体系。

(一)通过对主体抽象行为妁一般规范,实现对社会关系的一般法律翊整.

宪法和部门法的总则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集中体现了法律调整的这一方法。宪法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规定,关于xx、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机关职权的规定,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都是对主体行为的一般规范,其目的是实现对社会关系的最一般的法律调整。部门法的总则关于该部门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关于主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规定,关于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一般界限的规定,关于法律责任的一般规定,也是对主体行为的一般规范,其目的则是为了实现对其调整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一般法律调整。部门法的总则为实现对社会关系的一般法律调整。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规定本部门法的基本原则。为主体的行为提供基本准则;

2.规定本部门法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为主体在本部门法调整的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行为划定大体的界限;

3.规定本部门法的法律行为,在本部门法范围内划清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基本界线。

(二)通过对主体具体行为的具体规范,实现对具体社会关系的具体法律调整

部门法的分则和单行法规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集中体现了法律调整的这一方法。部门法在规范人的具体行为,调整具体社会关系时,又使用了以下方法:

1.将主体的一定行为和主体生活中的其他一些事实与一定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联系起来,引导主体实施正常行为,以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后果。

2.规定主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为主体在具体社会关系中可以实施的行为和应当实施的行为划定范围。

3.将主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违反义务的行为与一定的法律责任联系起来,鞭策主体在相互关系中实施正常的行为,警戒主体在相互关系中实施反常的行为。

体系化的法律通过对主体行为体系化的规范方法,使主体行为正常化,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使社会关系秩序化,也就实现了。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汉语词典
近义词反义词词典
歇后语
成语
同义词词典
词语